Settings
资讯中心

2021年,国企改革将从九个方面着力

  • 发布时间:2020-12-23
  • 来源:华夏时报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随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贯彻落实,“十四五”开局是在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紧锣密鼓前行中到来的。“十四五”时期,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将围绕一个中心三大方面上取得明显成效开展:一个中心是市场微观主体活力,三个方面一个是市场体制的完善,一个是市场配置的优化,一个是市场主体机制建立。而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构建新产业链使得国有企业改革的综合效能,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进一步得到提升。通过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改革有效拓展发展空间,充分激发增长潜力。在重点改革任务上,将会步子更大、节奏更快、举措更实、效果更好,可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获得突破性进展。

中国国企改革趋势,受百年巨变的形势所决定。国企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同时面临百年巨变的紧迫性,改革的任务目标面临疫情之后的经济复苏与全球产业链重构。今后五年,中国企业的宏观经济运行面临的风险挑战是空前的。具体表现为,中国经济面临的外部压力上扬,中美贸易冲突重回政治舞台,外部不确定性可能再攀高峰;企业面临逆全球化、价值链产业链重构的挑战;微观主体企业的积极性和活跃程度不高;处在中国工业化中期的传统行业结构,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粗犷型模式带来的产能过剩、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结构扭曲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制约着中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当然,最为重要的是科技力量差距,核心竞争力的不足,受制于人,这是中国国有企业的痼疾。国资国企改革是国家经济改革大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键和主轴,发挥国企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国企改革势必加强主动性,强调针对性,克服盲目性,倡导应变性,提升创新性,追求实效性。

中国国企改革趋势,是由国企的地位与任务所决定的。随着中国开启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到二〇三五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关系公有制主体地位,国企改革要坚持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的“三个有利于”方针稳定发展。从具体来说,国有企业在十四五期间关乎国家的政治经济安全与社会安定,强化在维护国家安全和产业基础的支撑能力。

中国国企改革趋势,将沿着自身的历史逻辑前行。十四五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抓手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实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全面深化”为标志,意味新一轮国企改革开始,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吹响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的集结号。2015年9月的《关于全面深化国企改革的指导意见》,构建了改革的顶层设计和“四梁八柱”。2020年7月三年行动方案通过,标志着国有企业改革的务实笃行向纵深发展,进入决定性的三年。从发展逻辑上看,全面深化改革头三年是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三年,顶层设计出台后是边试边行、积厚成势的四年,2020年到2022年是务实笃行纵深发展的三年。五年改革,关键看三年。三年开好头,起好步,五年便顺势进展。

目前,中国国有企业正在制定“十四五”规划,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酝酿下先手棋、抢抓改革机遇。局面变幻,然而中国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是可以预料的,大体上国企改革将从九个方面着力。

着力点之一,完善治理,打造真正的市场主体,打好公司制改革收官之战。央企的公司制改革已全面完成,超过96%的地方国资委出资企业完成改制,但是翻牌公司现象仍然存在。党委会、董事会、经理层与监事会等治理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将会进一步清晰界定,推动章程和议事规则的个性化设计,建立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重点解决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使企业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实现“一个打造、两个完善”的改革目标,即打造真正的市场主体、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

着力点之二,加大授权放权力度,健全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提速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工作,试体制、试机制、试管控模式,有效发挥“两类公司”在国有资本布局上的调节作用。2021年在条件成熟的市场竞争性企业成立几家投资经营公司。同时,在重点领域制订科学、可量化、可考核的国资系统智能化监管指标,如利润率、资产负债率、劳动生产率、资金回报率以及创新研发能力指标等,以此动态监管国有资本,并形成风险预警机制。

着力点之三,围绕主业进行结构调整,配强新的产业链条。围绕主业有效推进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是2021年的重中之重。2021年中国经济大概率强势复苏,如何利用周期反弹的机遇打开结构改革的空间,国企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发挥保障作用,强化在维护国家安全和产业基础的支撑能力,提升国防军工、能源资源、粮食、战略性网络基础设等领域的保障水平。同时围绕“主业”,重新洗牌,在产业链中高端上配置,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将强化保障公益民生和普遍服务能力,加大民生的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将进入新型消费领域。

着力点之四,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最引人注目的是,各省市区整合持续不断地推进,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大钢铁、煤炭、化工、交通运输行业重组。对解决过剩问题的办法是兼并重组,不会出现多米诺骨牌式的“倒闭潮”,更大可能是出现“兼并潮”;对民营企业、民营上市公司由于高杠杆和股权高比例质押出现的风险多采用并购方式解决,不少国企将参与这场并购。

着力点之五,以国有大型龙头企业为主体重构产业链条,加强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2021年将出现一个新现象,围绕重点产业链、重大投资项目,由国有企业领头,加大与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全方位合作,打通堵点、连接断点,形成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局面,以加强要素保障,保证各类商场、市场和生活服务业正常供给,深化产权领域合作发展,打造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完整的产业链,发挥“国家队”在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作用,由二元经济结构向一体化协调发展转变。

着力点之六,混改以深度转化经营机制为主线,分层分类推进。混改主题由混资本为主向混机制为主转变,形式上从单一的混改走向以混改为主线的综改新阶段。着力引入高匹配度和协同性战略投资者,给予其董事会席位,提高参与权,充分发挥战略股东在业务合作、改革发展等重大事项决策上的积极作用,探索有别于国有独资公司的治理机制和监管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国企与互联网企业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使得互联网公司可以进入国企,更好地发挥其技术和创新能力。推进能源、铁路、电信、公用事业等行业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与网运分离,完善支持非公有制经济进入电力、油气等领域的实施细则和具体办法,大幅放宽服务业领域市场准入,向社会资本释放更大发展空间。

着力点之七,以要素市场化为着眼点,加快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全面推行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全面推行市场化用工,用好国有企业激励“工具箱”中较为丰富的方式方法,统筹运用各类中长期激励政策,完善市场化薪酬激励机制。在企业科技创新中,进行大胆充分的激励,加强关键技术攻关能力,从创造适合科技创新的环境和动力机制着手,健全科技成果归属和利益分配机制,提高研发团队及重要贡献人员分享科技成果转化转让收益。包括风险降低机制、市场动力机制、制度激励机制、政府促进机制、现代创新爆发新机制。

着力点之八,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发挥市场主体优势,增强国企全球化资源配置能力。积极推进国企在“一带一路”发展,对标世界一流企业,增强国有企业全球化资源配置能力,提升对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控制力。以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骨架,以产业园区为平台,聚焦重点深耕细作,强化国内发展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相互支撑,倡导和推动多边合作机制,海外企业从并购获得了先进技术,在消化、吸收这些技术的基础上再进行大规模集成创新。

着力点之九,总结推广双百企业等国企改革试点的经验,发挥引领示范带动作用。2021年将大力推进“双百行动”“区域性综合改革试验”“科改示范行动”等专项工程,开展专项或综合评估,重视集成改革效果,要直面差距和不足,解决改革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根据评估结果动态调整“双百企业”名单。力求改革在更大范围复制推广和应用,引领今后的国企改革更多地朝着综合集成的方向迈进。

(作者为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著名国企政策研究专家)

原文链接: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uper?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9468051908391821006%22%7D&n_type=1&p_from=4

附件下载: 2021年,国企改革将从九个方面着力.jpeg